区块链货币阶段性总结
区块链货币阶段性总结
认识货币
首先从政经角度看待比特币,就得认识现在普遍的信用货币,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货币是市场的一般等价物,在这基础上面有以下职能: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贮藏手段
- 价值符号
- 交换属性 而且货币发行一直由暴力机关下属的中央银行所决定。整体来说,传统货币是最具中心化的。但是货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当着抽象资本的角色,一切资本均可以抽象成货币,一切交易均有货币执行,但是货币本身也可以“被交易”,一切商品都可以被货币所覆盖,从此能看出货币本身的去中心化属性要更加明显一点。因为每一场交易都与发行方无关。交易的双方基本不受发行方约束,那么,传统货币在这里出现了矛盾,资本与暴力机关之间的矛盾,货币去中心化的职能与货币产生中心化的基本矛盾,从而揭示出资本与暴力机关的对抗,由于现在暴力机关的行政力量日益强大,区块链的提出和爆火看来是资本为应对暴力机关那强大行政力量的金融工具。
区块链货币
我们先从技术角度切入区块链货币:
区块链的基本定义
是一种块链式存储、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 [1],它结合了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密码学等技术 [8],通过不断增长的数据块链(Blocks)记录交易和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透明性 [6]。 是借由密码学与共识机制等技术建立与存储庞大交易资料链的点对点网络系统。
基本原理
以比特币的区块链账本为例。每个区块基本由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若干条交易,一个调节数等元素构成,矿工通过工作量证明实现对交易整理为账本区块和区块安全性的维持。一个矿工通过交易广播渠道收集交易项目并打包,协议约定了控制区块生成速度而产生的难度目标值,通过不断将调节数和打包的交易数据进行散列运算而算出对应散列值,使其满足当时相应的难度目标值,最先计算出调节数的矿工可以将之前获得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交易数据、当前算出对应区块的调节数等参数集成为一个账本区块并广播到账本发布渠道,其他矿工则可以知道新区块已生成并知道该区块的散列值(作为下一个区块的“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从而放弃当前待处理的区块数据生成并投入到新一轮的区块生成。
对于其他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所负载的数据,区块安全性的维持方式等进行调整。
就实现的技术而言,要想篡改或修改比特币要掌握链上的百分之五十一的算力,就其本身而言就可以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
金融属性
由于比特币的发行是由技术所决定的,且这个发行不受任何机构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几乎一个完美符合资本需求的货币,而且,其基本原理提供了夯实的信用基础(因为几乎不可篡改)。所以在此时一部分市场开始接受比特币为交换货币。
去中心化的信用体系
去中心化货币主要的组成核心在于其账本链,谁能让自己的账本链得到大多数矿工的认可,谁就可以篡改自己的钱包,那么如何管理账本链就是去中心化货币的核心管理模式,在技术上,账本链分成三种形式:
- 公链
- 私链
- 联盟链 公链则是全球性的认同,比如比特币,所有下一个账本块由全体矿工所决定(由于性能问题实质上是按照区域所划分,但是每一个账本块都会同步给所有矿工)。私链则是由某一家企业管理和发行货币,认可度几乎没有。而联盟链则是由多家企业或者多个主要矿工决定下一个账本块(发行和记录),就三者而言,公链目前是投机属性大于投资属性,价格范围波动较大,联盟链则是最稳定,私链几乎剩下技术价值而无货币属性。从其技术角度说,公链的信用是基于多数矿工和多数算力,联盟链的信用则是基于拥有决策的几个企业或几个头部矿工。私链几乎无信用可言。
去中心化货币vs中心化货币
中心化货币特点:
- 稳定
- 利于维护暴力机关的统治
- 利于地域性的宏观经济调控 去中心化货币特点:
- 通胀稳定
- 信用稳定
- 高度市场化
全面去中心化的好处与代价
全面去中心化的好处在于,行政机关完全掌握金融的手段消解了一大半,使得行政层面的通胀消失了,总体上是利于资本的,但是代价就是,资本会进一步集中在更少数的国际资本身上,并且通过后现代手段形成直接统治(另类国际化,此时又回到了马克思所说的全世界人民都被同一主体所剥削,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成为了可能。)
回归现实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短期内波动过于剧烈,不利于实现劳动报酬支付,那么身为折衷的联盟币刚好可以补充这一块的缺陷,所以就目前而且联盟币是被各朝廷压制的最狠,还有就是零售体系(即toC领域),目前也是只有一部分服务使用去中心化货币,持续深入则需要赛博控制手段。但是这个赛博控制手段需要持续性的民主政府,因为它需要民主制度为一切去中心化扫平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