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国哲学史

Mr.Lexon大约 3 分钟philosophy

中国哲学史

P136页 彭蒙,田骈,慎到 这家的思想是:一切随缘,彻底的无为,这个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点接近,但是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不同的是,他对于自己来说,更是随性,(道家对己是积极有为的) 以上理解偏差严重 三家思想均为法制天下,一切皆有法律所约束,法律至上原则,以上的论证皆有道而来,对于删除线的理解,应是: 也就是说,摒弃个人的聪明才智,听任万物自身的发展变化,一切以“道”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在这里虽然论证的是所谓的“道”,但实质上说的却是法的特点,是为法寻找理论上的支持。 以抽象的"道"作为一切的评判标准。 至于书中提到的:

  1. 齐万物以为首
  2. 公而不党,义而无私,决然无主
  3. 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
  4. 无用圣道
  5. 块不失道

理解与解释如下:

  1. 齐万物以为首 书中意思为:万物皆有特殊的地方,但是他的核心(内涵)是统一的(即为道),所以以这个为出发点,那万物无贵贱好坏之分,若只看到万物特殊的地方就把他们分别出来,进行主观决断的话,则一定会有所局限,管中窥豹。所以应采用一视同仁,一切以“道”为基础,
  2. 公而不党,义而无私,决然无主 这是庄子对慎到的评价: 总体上看是公正而不偏私,不依靠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以法作为评判一切是非的标准。
  3. 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 摒弃个人的聪明才智,听任万物自身的发展变化,一切以“道”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在这里虽然论证的是所谓的“道”,但实质上说的却是法的特点,是为法寻找理论上的支持。
  4. 无用贤圣 [^1] 没有使用智慧的拖累,运动和静止是离不开规律的,因此要终身去掉名誉。所以说达到象没有智虑的东西罢了
  5. 块不失道 用不着圣贤,哪的土块都有自己的规律

以上可以理解为: 一切以道为评判标准,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如果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对于事物的判断来说,是有失偏颇的,而且还要达到一个境界即为“无知”,不需要权威,不需要智慧,一切顺其自然。 在以上的基础对于智慧的看法是:“没有智慧的东西,也就没有树立自己之敌的忧患,没有使用智慧的拖累,运动和静止是离不开规律的,因此要终身去掉名誉。”即丢掉人的感情,思想,拥抱自然,一切以万物之规律为准。(即为法),借道作法。

与道家的区别在于: 道家倡导的是“原本论”,而慎到倡导的是“自然论”,在”知不知“的基础上倡导的是”不知“,也就是知道而不应用,不做多余的事情,与原本的“无知之物”的“无知”是有区别的,这里的“无知”是不需要知道,所以,庄子对此批判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慎到的道,对活人没有用而,只适用于死人,实在怪异。)

参考文献: 【商晓辉】万物以齐为首:慎到与荀子法思想比较研究 - 儒家网 (rujiazg.com)open in new window [^1]: 《庄子》杂篇卷11天下诗解5彭蒙慎到公而无私不虑不智无用贤圣 - 知乎 (zhihu.com)open in new window

以上为今天所学所思

总结: 看《中国哲学史》要结合译文和研究文献一起看,不然思想容易出现偏差。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Lex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