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的理念和实践
持续集成的理念和实践
在敏捷开发的世界中,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简称CI)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加速了开发过程,还提高了软件质量和团队协作效率。通过理解并实践持续集成,团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复杂的软件项目,确保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定义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工程流程,它强调开发人员应将其工作成果频繁且定期地集成到共享主线中。这种做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解决冲突,减少集成过程中的问题。
整体流程
首先每个研发工程师将自己的代码提交到代码服务器中,项目组中的持续集成服务器从代码服务器中拉取代码进行构建。并进行自动化测试,最后持续集成服务器会将结果通知项目组成员,测试失败时,进行问题定位以及代码修改,持续集成服务器会在每个工作日结束之后启动。
基本原则
成功实施持续集成的关键在于遵循一系列核心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指导了持续集成的具体实践,而且确保了整个流程的高效和可靠性。
- 只维护一个源码仓库
- 自动化,快速的构建
- 每次提交mainline代码都要重新构建,
- 每人每天都要向mainline提交代码,并且都能看得见进度和可以轻易获得最新的可执行文件
- 自动化测试和部署,测试要在类生产环境下测试
优势
持续集成相较于传统软件开发流程,带来了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直接源自于上述原则的实践。
- 减少项目风险
- 减少重复过程
-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可生成部署软件
- 增强项目的可见性
版本控制
因为持续集成整体流程是密集地提交和合并软件版本,所以版本控制实践是整个持续集成的核心。
版本控制的重要性
版本控制允许团队成员协作处理同一代码库,同时保持历史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它是处理频繁提交和集成的关键,确保每次代码变更都可被跟踪和回溯。
实践方法
- 分支管理策略:采用恰当的分支策略,如功能分支或Git流,来管理不同的开发活动。
- 代码审查:实施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并促进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
- 自动合并和测试:自动化工具可以帮助合并代码变更,并在合并前后执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佳实践
- 持续同步:鼓励开发者定期与主分支同步,以减少集成冲突。
- 明确的提交信息:要求清晰、具体的提交信息,以便于跟踪变更和理解其目的。
版本规划
持续集成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有效的版本控制,还依赖于周密的版本规划。版本规划是确保持续集成流程顺畅进行的关键。
目的
- 设计产品
- 调整需求优先级
- 制定发布节奏
- 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工作流
常见的工作流有:
- git flow
- github flow
- gitlab flow
git flow
在git flow工作流中有以下分支:
- master分支 只记录官方版本
- develop分支 是各个用于集成各种功能开发的分支
- Feature分支 是实际线下开发分支
- Release分支 是用于版本发布前的测试分支
- Hotfix分支 用于紧急修复 流程: 是首先开发创建
master分支,从master分支中分出来一个develop分支用于功能集成,然后每个开发人员从develop中拉取一个feature分支,用于本地开发。
当开发完成时,合入develop分支,此时会有一个专业的代码审核人员审核提交的代码。提交完成之后,删除feature分支。
在版本发布之前,从develop分支中创建一个Release分支进行测试,创建完成之后任何新功能不得提交到该分支上,该分支只接受bug修复代码,测试完成之后合并到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并打上标签。
在发布后出现紧急问题时从master拉取一个Hotfix分支进行修复,问题修复完成之后,合并到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并打上标签
github flow
在github flow工作流中有以下分支:
- master分支(主干分支) 所有内容合并到主干分支和部署
- 特性分支 是各个用于集成各种功能开发和测试的分支,它的名称根据实践需要进行分支命名。
整体流程:
pull request是github特有的特性,他的流程是:开发者从远程仓库中fork一个仓库到自己github账号上,然后从这个仓库去克隆到本地,然后在本地完成开发,开发完成之后,向远程库提交pull request,然后远程仓库的管理员对提交代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合并仓库。 gpt对照:
在 GitHub Flow 工作流中,开发过程始于开发者从主仓库到自己的 GitHub 账号中 fork 一个副本,然后从这个副本克隆到本地。这样,每个开发者都有一个独立的开发环境,同时保持主仓库的完整性。开发者在本地为每个新功能或修复创建一个特性分支,这些分支可以根据功能、bug修复或实验来命名,使得开发者能够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中工作,而不影响
master分支的稳定性。完成特性开发后,开发者会从他们的分支向主仓库发起一个pull request。这是一个审查和讨论代码的平台,允许其他团队成员提供反馈。项目维护者或其他团队成员审查pull request,审查通过后,将其合并到master分支。一旦合并,自动化的构建和测试流程确保新更改不会破坏生产环境。最后,master分支的更新通常会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确保持续的集成和部署流程,使生产环境总是拥有最新的功能和修复。
gitlab flow
在gitlab flow工作流中有以下分支:
- production分支 反应已部署代码的分支
- master分支 开发合并分支
- 特性分支 是各个用于集成各种功能开发和测试的分支,它的名称根据实践需要进行分支命名。 根据环境分支的
gitlab flow工作流中有以下分支: - master分支 开发和测试用(开发环境)
- pre-production分支 测试分支(预生产环境)
- production分支 生产分支(生产环境)
- 特性分支 是各个用于集成各种功能开发和测试的分支,它的名称根据实践需要进行分支命名。 待发布分支:
- Master分支 有且只有一个
- 发布分支 每次需要发布时拉取发布分支,发布分支要尽可能晚的创建,发布之后,只有严重的错误修复才能被包括在这个分支里面,其他应重新创建一个分支。bugfix时,首先将其提交到该分支之后,再提交到master。
流程细节
- 开发过程:
- 开发者在特性分支上工作,完成特定功能或修复。
- 完成后,通过代码审查将更改合并到
master分支。
- 集成和测试:
- 在
master分支上进行集成测试,以确保新更改与现有代码的兼容性。 - 对于预备发布的代码,可以在
pre-production分支上进行额外的稳定性测试。
- 在
- 部署:
- 确认代码在
pre-production环境中稳定后,可以合并到production分支,进行生产部署。 - 发布分支用于组织和准备具体的版本发布。
- 确认代码在
- 上游优先策略:
- 在此工作流中,更改首先在上游分支(如特性分支或
master分支)完成。 - 然后将这些更改向下游分支(如
pre-production或production分支)推送。
- 在此工作流中,更改首先在上游分支(如特性分支或
实践细节
代码提交
当团队成员较多时,且代码在主干上开发,须遵循一下步骤:
- 创建开发分支,检出最近成功的代码
- 本地修改代码
- 在本地进行编译构建,确保本地修改没有问题
- 合入自己的开发分支,并触发分支门禁构建,通过之后进行代码审核再合入,确保代码质量达标
- 开发进行功能验证
- 合入到团队开发主干,触发主干门禁构建,门禁构建通过之后,再通过代码评审合入主干,保障主干代码质量。
代码评审
代码评审可按照clean code(简洁,可维护,可测试,安全性,可靠性,高效,可移植性)标准实行,实行方式可由专家和工具进行评审。 其可视化指标为:
- 圈复杂度
- 嵌套层数
- 有效注释比例
- 有效代码行数
- 函数参数个数
- 局部变量个数
- 非结构化语句个数 以上和代码整洁之道有着非常多相似之处。